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了解蚋虫的危害、活动时间,为蚋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现场查看和询问法.结果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询问,被叮咬后的村民局部出现红肿、疼痛、瘙痒,部分村民出现发热症状,大部分村民的症状多在2周左右消失.被叮咬的部位主要是暴露的胳膊、双下肢、面部及脖子.蚋虫全天活动的时间均集中在8:00-9:00、17:00-19:00和10:00-16:00该虫活动“消失”.结论 被叮咬后,建议以消炎、止痒、防治继发感染为原则,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对蚋虫防治,以治理孳生地为主,药物防治等方法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蚋虫密度;做好个人防护,避开蚋虫活动时间,减少叮咬机会,杜绝危害的再次发生.
推荐文章
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分析
食物中毒
流行科学调查
分析
一起黄粉牛肝菌食物中毒事件调查
牛肝菌
黄粉牛肝菌
植物性食物中毒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起蚋虫叮人事件调查与分析
来源期刊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蚋虫 危害 活动 防治
年,卷(期) 2012,(3) 所属期刊栏目 调查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7-238
页数 2页 分类号 R384.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蚋虫
危害
活动
防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双月刊
1671-2781
32-1637/R
大16开
江苏省南京市中山东路293号
28-308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675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102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