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从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理论的角度,以“湿邪”概念为例探讨了中医“六淫”概念隐喻.将中医“湿邪”的特征和致病特点与自然界之“湿(气)”的特征进行类比,认为中医“湿邪”概念的形成来源于自然界之“湿(气)”概念的跨域映射;进一步说明了中医“六淫”病因概念并非实体或具体概念,而是古人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下,在身体体验的基础上根据人与自然界相似性的心理联想,不自觉地将自然界中的“风、寒、暑、湿、燥、火”等具体概念通过隐喻的认知手段跨域运用到病因领域而形成的抽象概念.中医“六淫”概念范畴经历了由真实病因向隐喻病因转变的历史过程,具有隐喻的认知特征.
推荐文章
从认知角度看中医语言的容器隐喻
中医语言
容器隐喻
认知
从概念隐喻角度探讨《金匮要略》黄汗病病因病机
《金匮要略》
黄汗病病因病机
认知语言学
概念隐喻
《说文解字》力部字蕴含的认知语言学概念
范畴
隐喻
意象
图式
"力"部字
认知视角下的英语习语中的概念隐喻研究及其教学启示
认知语言学
英语习语
概念隐喻
映射
解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中医六淫概念隐喻——以湿邪概念为例
来源期刊 中医药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中医"六淫"概念 "湿邪"概念 自然隐喻 认知语言学 概念隐喻理论
年,卷(期) 2012,(3)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
页数 分类号 R2-03|R22
字数 513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2392.2012.03.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贾春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172 990 17.0 25.0
2 谢菁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16 138 8.0 11.0
3 谷浩荣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12 96 7.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108)
二级引证文献  (3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1)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医"六淫"概念
"湿邪"概念
自然隐喻
认知语言学
概念隐喻理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药学报
月刊
1002-2392
23-1193/R
大16开
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
14-44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845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4690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