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对不同直径和浓度Au掺杂Si纳米线的态密度和磁性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杂质Au的形成能随Si纳米线直径的增大和掺杂浓度的降低而下降,这说明直径越小的Si纳米线掺杂越困难,杂质浓度越高的Si纳米线越不稳定.其磁性是由于Au d轨道和Si p轨道的p-d耦合而产生的;改变Au的掺杂浓度可改变Si纳米线的带隙,也改变了其磁矩的大小.
推荐文章
复合锌镍纳米线结构和磁性研究
阳极氧化铝模板
纳米线
电沉积
Au掺杂硅纳米线的稳定性和电子结构
硅纳米线
第一性原理
掺杂方式
形成能
态密度
磁性
利用重离子径迹云母模板制备Au纳米线
Au纳米线
云母模板
电化学沉积
磁性纳米线阵列的制备与应用
磁性纳米线阵列
模板
制备
应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Au掺杂浓度对Si纳米线电子结构和磁性的影响
来源期刊 人工晶体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Si纳米线 掺杂浓度 磁性 电子结构
年,卷(期) 2012,(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0-394,400
页数 分类号 O469
字数 380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傅广生 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184 817 13.0 17.0
2 梁伟华 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36 92 6.0 8.0
3 王英龙 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96 301 9.0 12.0
4 王秀丽 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9 12 2.0 2.0
5 郭建新 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3 88 4.0 8.0
6 赵亚军 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14 118 3.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Si纳米线
掺杂浓度
磁性
电子结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人工晶体学报
月刊
1000-985X
11-2637/O7
16开
北京朝阳区红松园1号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北京733信箱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23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802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