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副溶血弧菌通过分泌多种毒力因子引起急性胃肠炎,其中Ⅵ型分泌系统(T6SS1和T6SS2)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毒力因子分泌系统,但该系统如何受到调控的、如何影响细胞粘附等问题在副溶血弧菌中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阐明副溶血弧菌调控因子VPA1045和VPA1049对T6SS2分泌系统在转录、翻译和翻译后水平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Vpa1045和Vpa1049缺失株,荧光定量方法检测T6SS2转位因子hcp2的转录水平差异,免疫印迹分析细菌菌体中Hcp2的表达与上清中Hcp2的跨膜转位差异.[结果]副溶血弧菌VPA 1045和VPA1049的基因结构中均含有Che-Y结构域,属于二元调控因子的反应调节因子.缺失Vpa1045和Vpa1049后,菌体中的Hcp2表达量和基因组中hcp2的转录水平差异不显著,细菌上清中的Hcp2转位量和对HeLa细胞的细胞粘附率与亲本株HZ相比显著下降.[结论]二元调控因子VPA1045和VPA 1049通过上调Hcp2的转位量从而翻译后上调副溶血弧菌T6SS2.
推荐文章
VPA0961对副溶血弧菌运动能力的调控
副溶血弧菌
VPA0961
鞭毛
游动
爬动
副溶血弧菌VPA1405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应用
副溶血弧菌
生物膜
Western印迹
副溶血性弧菌vpa0166基因与耐药性相关性研究
副溶血性弧菌
外膜蛋白
多样性
耐药性
相关性
食源性腹泻副溶血弧菌分离株调查分析
副溶血弧菌
季节性分布
血清分型
毒力基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副溶血弧菌VPA1045和VPA1049调节Hcp2蛋白转位
来源期刊 微生物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Ⅵ型分泌系统 二元调控因子
年,卷(期) 2012,(8) 所属期刊栏目 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54-961
页数 分类号 Q81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方维焕 浙江大学动物预防医学研究所浙江省动物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 103 1066 20.0 26.0
2 李俊 浙江大学动物预防医学研究所浙江省动物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 33 274 10.0 15.0
3 俞盈 浙江大学动物预防医学研究所浙江省动物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 9 136 6.0 9.0
4 宋厚辉 浙江农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15 38 4.0 5.0
5 杨虹 浙江大学动物预防医学研究所浙江省动物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 5 36 3.0 5.0
6 张晏 浙江大学动物预防医学研究所浙江省动物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副溶血弧菌
Ⅵ型分泌系统
二元调控因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微生物学报
月刊
0001-6209
11-1995/Q
大16开
北京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中科院微生物所内
2-504
195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59
总下载数(次)
15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