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一直是高中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各种版本的语文教科书、教参以及相关解读文章对其理解歧见迭出. 一、文体:议论文?悼词? 人教版必修2第4单元由《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和《我有一个梦想》三篇文章组成;苏教版必修4第2专题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与《我有一个梦想》并列,由此可见,无论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从文体角度而言,教材编写者都是将其当做"演讲词"来处理的.
推荐文章
论马克思的对象化范畴
对象化
实践
哲学建构
马克思法哲学批判研究
马克思
法哲学
学术批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辨析
来源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2,(6) 所属期刊栏目 文本解读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46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程永超 浙江省温州二中黄龙校区 39 72 3.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月刊
1002-2155
61-1031/G4
16开
西安市长安南路199号陕西师范大学校内
52-21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36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4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