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设计合成了新的(2-(2'-吡啶)苯并咪唑)(L-丙氨酸根)铜(II)配合物:[Cu(HPB)(L-Ala)(ClO4)(H2O)]2 H2O[HPB=2-(2'-吡啶)苯并咪唑,L-Ala=L-丙氨酸根].应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电喷雾质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P2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900(2)nm,b=0.80500(16)nm,c=1.9700(4)nm,β=94.78(3)°,Z=2,Dc=1.672 g cm-3,F(000)=968,残差因子R1=0.0427,wR2=0.1106[I〉2σ(I)],S=0.999.在配合物分子中,2-(2'-吡啶)苯并咪唑和L-丙氨酸根以双齿配位方式在分子平面上与中心铜(II)离子配位,而水分子及高氯酸根单齿弱配位于分子轴向上,构成了一拉长的八面体结构.利用二倍试管稀释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抗菌活性,并且研究了配合物对pBR 322 DNA的断裂作用.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对枯草杆菌(B.subtilis,G+),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G+),大肠杆菌(E.coil,G-)和沙门氏杆菌(Salmonella,G-)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最小抑菌浓度为50~80μg mL-1,在维生素C存在下能够通过羟基自由基OH氧化断裂pBR 322 DNA双螺旋结构.
推荐文章
多吡啶-铜(Ⅱ)-L-苯丙氨酸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铜(Ⅱ)
L-苯丙氨酸
配合物
1,4,8,9-四氮三联苯
二吡啶并[3,2-a:2',3-c吩嗪]
(2-(4'-噻唑基)苯并咪唑)(L-丙氨酸根)铜(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抑菌活性及与DNA的作用
铜(Ⅱ)配合物
2-(4'-噻唑基)苯并咪唑
L-丙氨酸
DNA
抑菌活性
苯并咪唑-镍(Ⅱ)-L-α-氨基酸配合物的合成及其SOD活性
L-α-氨基酸
苯并咪唑
镍(Ⅱ)配合物
合成
SOD活性
L-α-氨基酸铜(Ⅱ)-联吡啶混配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铜(Ⅱ)配合物
2,2′-联吡啶
L-苏氨酸
L-异亮氨酸
L-蛋氨酸
L-赖氨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2'-吡啶)苯并咪唑)(L-丙氨酸根)铜(Ⅱ)配合物结构、抗菌活性及DNA断裂作用
来源期刊 化学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2-(2'-吡啶)苯并咪唑 L-丙氨酸 铜(II)配合物 晶体结构 抗菌活性 pBR322DNA
年,卷(期) 2012,(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73-979
页数 分类号 O614.3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伟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 19 237 7.0 15.0
2 卢艳梅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 6 27 4.0 5.0
3 区志镔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 6 21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7)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2-(2'-吡啶)苯并咪唑
L-丙氨酸
铜(II)配合物
晶体结构
抗菌活性
pBR322DNA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学报
月刊
0567-7351
31-1320/O6
大16开
上海市零陵路345号
4-209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16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7134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