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某学校餐厨垃圾为原料,分别从物理组成、含水率、挥发性固体含量以及营养元素等方面对餐厨垃圾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餐厨垃圾及其组分进行厌氧发酵产沼气能力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餐厨垃圾以米饭为主,具有高含水率和高有机物含量的特性,且营养组成完全满足厌氧发酵工艺的要求.混合餐厨垃圾、米饭、蔬菜和肉类的沼气产率分别为:508.3,478.2,433.3和206.8 mL/g(按挥发性固体计),混合餐厨垃圾的沼气产率比米饭、蔬菜、肉类分别高6.3%,17.3%和145.8%,各组分间营养物质的良性互补可能是导致混合餐厨垃圾产量更高的原因.
推荐文章
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沼气潜力及其动力学研究
餐厨垃圾
厌氧发酵
沼气
生化产甲烷潜力
动力学模型
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沼气潜力及其动力学研究
餐厨垃圾
厌氧发酵
沼气
生化产甲烷潜力
动力学模型
热处理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
餐厨垃圾
厌氧发酵产氢
沼渣
热处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餐厨垃圾理化性质及其厌氧发酵产气潜力分析
来源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餐厨垃圾 厌氧发酵 产沼气潜力
年,卷(期) 2012,(4) 所属期刊栏目 能源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环境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84-1588
页数 分类号 X705
字数 419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浩 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66 553 13.0 22.0
2 王鑫 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26 168 6.0 12.0
3 易龙生 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35 324 9.0 17.0
4 饶玲华 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2 71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117)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0)
同被引文献  (160)
二级引证文献  (12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2)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18)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32)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7(3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18(2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9(2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20(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餐厨垃圾
厌氧发酵
产沼气潜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月刊
1672-7207
43-1426/N
大16开
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校内
42-19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515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7912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