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含烃包裹体纤维状方解石脉被认为是超高压下油气流体形成和排泄的标志.大巴山前陆构造带一些断裂和下古生界黑色泥岩和泥灰岩烃源岩微裂隙中分布有含烃包裹体纤维状方解石脉,成分分析表明其为低镁方解石.纤维状方解石脉δ13CVPDB和δ18OVPDB比围岩碳酸盐岩的明显变轻,前者δ13CVPDB和δ18OVPDB变化范围分别为-1.9% ~-4.8‰和-8.4%~-12.8‰,后者分别为-1.7%~+3.1‰和-8.7%~-4.5‰,且δ13C与δ18O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反映出纤维状方解石脉具有成岩有机流体与浅部流体混合的流体特征.纤维状方解石脉含有共生的固体沥青包裹体、含甲烷液相包裹体和气液二相盐水包裹体等多相态包裹体,其中沥青包裹体为油气运移的残余沥青.气液二相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位于140℃和196℃之间(峰值为179℃),盐度较高(平均为9.7wt% NaCl).分别应用盐水包裹体和甲烷包裹体等溶线P—T相图确定出含烃包裹体纤维状方解石脉形成的流体压力为150 ~200 MPa,属于异常超高压流体.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大巴山含烃包裹体纤维状方解石脉不具有泥岩因压实成岩作用而形成的超高压流体特征.结合沉积和构造演化历史分析认为,印支碰撞造山运动和燕山前陆构造作用导致大巴山褶皱隆起并伴随天然气藏破坏和改造,挤压环境下的超高压构造应力驱动天然气流体排泄,大巴山前陆构造带含烃包裹体纤维状方解石脉就是超高压构造应力驱动天然气排泄的产物.
推荐文章
大巴山造山过程有机流体研究
有机流体
有机包裹体
沥青
前陆构造
大巴山
大巴山前陆西段叠加构造变形分析及其构造应力场特征
大巴山前陆
叠加变形
构造应力场
印支运动
大巴山前陆带东段神农架地区构造变形研究
大巴山前陆带
神农架基底隆起
基底拆离
裙边构造
构造应力场
大巴山燕山期陆内造山地质流体活动特征
大巴山
构造变形带
流体
方解石
围岩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构造驱动大巴山前陆烃类流体排泄:含烃包裹体纤维状方解石脉证据
来源期刊 沉积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纤维状方解石脉 包裹体 超高压流体 流体排泄 大巴山构造带
年,卷(期) 2013,(3)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6-526
页数 11页 分类号 TE122.1
字数 1018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董树文 105 3543 33.0 57.0
2 施炜 64 1910 21.0 42.0
3 李荣西 长安大学西部矿产资源与工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70 810 15.0 25.0
4 丁磊 5 30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1)
共引文献  (553)
参考文献  (4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84)
二级引证文献  (39)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1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3(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5(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6(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7(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纤维状方解石脉
包裹体
超高压流体
流体排泄
大巴山构造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沉积学报
双月刊
1000-0550
62-1038/P
大16开
兰州市东岗西路382号
54-45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5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623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