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人、禽流感病毒在哺乳动物体内的遗传兼容性,为下一步研究H6亚型禽流感病毒重配和致病性变异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野鸭源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A/Mallard/SanJiang/275/2007以101EID50~106EID50的攻毒剂量经鼻内途径感染小鼠,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毒滴定和病理切片观察进行病毒学和组织学两方面检测对小鼠的致病性;同时,将此病毒与2009年A/H1N1流感病毒A/Changchun/01/2009 (H1N1)混合感染豚鼠,分析两株病毒在哺乳动物体内的遗传兼容性.每天采集豚鼠鼻洗液并用噬斑纯化技术获得重配病毒,对获得的重配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结果 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能直接感染小鼠,但对小鼠不致死.106EID50的攻毒剂量可有效感染小鼠,攻毒后第5天,小鼠表现出被毛较粗乱、活动减少、体重下降、呼吸急促的临床症状,但至攻毒后第10天开始康复,而对照组(MOCK)小鼠在14 d的观察期内无明显临床症状.病毒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主要在小鼠肺脏和鼻甲骨中复制,病毒滴度可达104.5 EID50/mL.病理学观察发现感染小鼠肺泡壁增厚,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纤维蛋白渗出并伴有轻微出血;在A/H6N1和A/H1N1混合感染豚鼠的重配实验中,经过三轮噬斑纯化从豚鼠鼻洗液中分离到6株重配病毒,说明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与A/H1N1亚型流感病毒具有很好的遗传兼容性,能在豚鼠体内能发生重配.结论 野鸭源A/H6N1亚型流感病毒无需适应就能够感染哺乳动物;该病毒与A/H1N1流感病毒具有很好的遗传兼容性,在哺乳动物体内能够发生基因重配,产生新的重配病毒,其公共卫生意义应引起高度关注.
推荐文章
PB2 E627K对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影响分析
A/H6N1亚型流感病毒
反向遗传操作
生物学特性
E627K
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跨种属传播研究进展
甲型流感病毒
H6N1亚型
流行病学调查
感染
哺乳动物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起源及演化关系的探讨
禽流感病毒
基因型
起源
演化
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分离鉴定
猪流感病毒
H1N1亚型
分离鉴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致病性评估及与2009A/H1N1亚型流感病毒在哺乳动物体内的遗传兼容性
来源期刊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 A/H1N1亚型流感病毒 致病性 兼容性
年,卷(期) 2013,(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66,后插9-后插10
页数 7页 分类号 Q95-33
字数 407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3.01.01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
195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
A/H1N1亚型流感病毒
致病性
兼容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双月刊
1005-4847
11-2986/Q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5号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00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6300
相关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http://kjzc.jhgl.org/
项目类型:重大项目
学科类型:能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