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论文运用“阅读史”的方法,以数十位晚清“普通”读书人的日记为史料,根据舒茨(Alfred Schutz)的“社会世界”[1]理论安排行文框架,试图从“人”自身出发,向历史探询:报纸这一“现代文化形式”[2]如何参与到近代中国的现代性进程之中. 一、研究缘起 关于报纸与现代性的文字已汗牛充栋,散落于现代性概念的不同层面.以晚清为例,当报纸与制度勾连时,它往往逃不过“公共领域”的概念,“学校、报纸和学会,构成了近代中国的公共空间”,“在于独立政治建构之外形成公共交往和批判性的公众舆论”[3];胡;而涉及理念时,报纸则是“传递现代思想、理念和知识最重要的媒介”[4];此外,“报人”群体常被放在传统土大夫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型的洪流中予以审视,就如他们的先辈王韬一样,报纸是文人“自我实现”的新方式[5].
推荐文章
汲取报纸营养,濡润孩子心灵 ——谈班级"读报活动"
课间午间管理
读报活动
和谐班风
康德与现代性
康德
现代性
同一性
主体性
审美自律
审美现代性
现代性与当代建筑的思考
现代性
现代建筑观
可持续发展建筑观
城中村改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古典心灵的现实转向:读报纸与现代性(1894-1911)
来源期刊 新闻春秋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3,(4) 所属期刊栏目 博士文摘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0-83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卞冬磊 11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闻春秋
双月刊
2095-4018
10-1063/G2
大16开
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新闻楼705
2-897
201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5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40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