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外向法制备纳米Ag颗粒/In - 3Ag复合焊料,研究在多次回流过程中,添加不同含量的纳米Ag颗粒对In - 3Ag焊料焊点基体组织和界面IMC层(intermetallic compound)的影响规律,采用SEM、HRTEM、能量色散仪( EDS)和电子探针(EPMA)分别对焊点基体及IMC层的微观结构及成分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纳米Ag颗粒能诱发晶粒成核,多次回流后,复合焊料基体中颗粒状二次相AgIn2没有明显长大现象;通过塞积扩散通道和表面吸附效应,纳米Ag颗粒能显著抑制焊料界面IMC层在多次回流过程的生长;纳米Ag颗粒的合适添加量为0.5%(质量分数,下同),当添加1%时,颗粒团聚,导致界面处出现球形AgIn2,降低焊料的力学性能.
推荐文章
α-Fe2O3/Ag核壳结构纳米复合颗粒的制备及SESR性能
籽晶法
α-Fe2O3/Ag复合粉体
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Au-Ag、Ag@Au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光学性能的研究
Au-Ag合金纳米颗粒
Ag@Au纳米颗粒
磁性Fe3O4-Ag复合纳米颗粒吸附剂脱汞性能实验研究
四氧化三铁
Ag复合
纳米粒子
吸附剂
固定床
脱汞
纳米Ag/PVAc复合材料的制备
聚醋酸乙烯酯
纳米Ag
制备
表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纳米Ag颗粒/In-3Ag复合焊料的微观组织演变
来源期刊 复合材料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In-3Ag焊料 纳米Ag颗粒 微观组织 多次回流 复合焊料
年,卷(期) 2013,(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7-154
页数 8页 分类号 TG178
字数 379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运柱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155 1046 16.0 23.0
2 刘文胜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147 822 14.0 20.0
3 李永君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3 17 2.0 3.0
4 黄国基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8 53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8)
共引文献  (25)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12)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In-3Ag焊料
纳米Ag颗粒
微观组织
多次回流
复合焊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复合材料学报
月刊
1000-3851
11-1801/TB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272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608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