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11个杂交粳稻品种和20个常规粳稻品种的产量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表明,相比常规粳稻,杂交粳稻的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分别增产7.9%和8.6%,产量优势明显;杂交粳稻在株高、穗粒数、干物质量等性状上优势也较明显,表现植株高大、穗粒数多、群体物质积累量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粳稻产量受到穗粒因子影响最大,杂交粳稻高产品种选择和品种选育应该以穗粒数为重点,选育大穗型品种,常规粳稻受生育期影响较大,高产栽培应该选择生育期较长的单季晚粳稻,并注重品种的穗粒协调;根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初步筛选出适宜江淮区域种植的Ⅲ优98、金奉19、甬优7号等3个杂交粳稻品种和 T418、淮稻5号、武运粳24、天粳2号等4个常规粳稻品种。
推荐文章
种植密度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种植密度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产量及其相关因素综合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稻米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杂交粳稻 常规粳稻 产量 主成分分析 品种筛选
年,卷(期) 2013,(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43
页数 5页 分类号 S511.037
字数 567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文革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97 970 15.0 28.0
2 王斌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13 79 4.0 8.0
3 陈刚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33 198 8.0 12.0
4 胡琪峰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7 57 4.0 7.0
5 胡鹏 15 91 6.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7)
共引文献  (303)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2)
193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2(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杂交粳稻
常规粳稻
产量
主成分分析
品种筛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稻米
双月刊
1006-8082
33-1201/S
大16开
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
32-31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15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012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