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摘要:
提出了一种利用小波包变换的脑电源定位新算法,可获得大脑皮层上的神经电活动分布信息.该算法首先对脑电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子空间分量选择以及信号重构,之后将重构信号与基于真实头部磁共振图像的3层边界源头模型相结合,进行逆问题求解得到源信息,并从信噪比、源深度、脑电信号导联数3个方面对提出算法和原始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情况下,提出算法的重建源与设定源平均距离均在3 mm以内,标准差在1 mm左右,而原始算法的重建源与设定源平均距离最大达9.4 mm,标准差达4.5 mm;在同样的情况下,提出算法重建源的均值和标准差均小于原始算法,最高可分别减少6.6 mm和3.5mm.提出算法的源定位精度明显强于原始算法(P<0.05),且稳定性强,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推荐文章
基于小波包神经网络的开关电源电路故障诊断研究
小波包
神经网络
开关电源
故障诊断
归一化
故障特征向量
结合小波包和ICA技术的脑电特征提取研究
小波包
独立分量分析
脑电信号
特征提取
基于小波包变换的癫痫脑电棘波检测
癫痫棘波检测
小波包变换
信号重构
漏检率
误检率
基于小波包+FFT的FMCW雷达测距算法研究
小波包+FFT
FMCW雷达
测距
火车对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利用小波包的脑电源定位算法仿真研究
来源期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脑电源定位 小波包变换 边界元方法
年,卷(期) 2013,(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0-136
页数 7页 分类号 R31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652/xjtuxb201312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鲍刚 75 392 10.0 15.0
2 王刚 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信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75 515 11.0 20.0
3 李扩 10 31 3.0 5.0
4 赵梦琰 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信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0 0.0 0.0
5 滕超淋 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信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脑电源定位
小波包变换
边界元方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月刊
0253-987X
61-1069/T
大16开
196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2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813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