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设计合成系列在丹参素醇羟基部位修饰的新衍生物,初步探索醇羟基在丹参素生物活性中的作用.方法 丹参素的酚羟基以及羧基经苄基保护后,其醇羟基与相应的基团在不同的催化剂下缩合生成醚键以及酯键化合物,然后脱除保护基得到醇羟基修饰的衍生物.通过体外的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初步评价新衍生物的生物活性,分析其构效关系.结果 合成了11个丹参素新衍生物,并进行了结构确证;活性实验显示,醇羟基上醚键与酯键修饰的衍生物活性均没有明显高于母药丹参素.结论 裸露的醇羟基可能是丹参素发挥作用的必需基团.
推荐文章
抗生素结构修饰的进展
抗生素
结构修饰
7-羟基黄酮和7,8-二羟基黄酮的改良合成与结构修饰
7-羟基黄酮
7,8-二羟基黄酮
合成
结构修饰
D-氨基半乳糖修饰对玉米醇溶蛋白结构性质及生物活性的影响
玉米醇溶蛋白
D-氨基半乳糖
糖基化
结构性质
抗氧化活性
醇羟基反应活性与DBU/C3-醇/CO2离子化合物稳定性
离子化合物
DBU
CO2
活性
稳定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丹参素结构中醇羟基的修饰与初步活性评价
来源期刊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化学合成 丹参素衍生物 心脏保护作用
年,卷(期) 2013,(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95-800
页数 6页 分类号 R284|R285
字数 818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华 暨南大学新药研究所 8 105 4.0 8.0
2 崔庆彬 暨南大学新药研究所 4 2 1.0 1.0
3 于沛 暨南大学新药研究所 33 84 5.0 8.0
4 王玉强 暨南大学新药研究所 26 141 8.0 11.0
5 单璐琛 暨南大学新药研究所 8 42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8)
共引文献  (48)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化学合成
丹参素衍生物
心脏保护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月刊
1674-0440
11-5619/R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7号院六所
82-135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20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2367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