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观测资料和CAMS中尺度云分辨模式,对南方3次不同类型冻雨天气过程进行模拟,重点研究了冰冻天气中冻雨区云系宏、微观结构及大气层结特征,初步分析了冻雨形成的云物理机制.结果表明:(1)逆温层的存在是冻雨发生的必要条件,低层湿度较大的逆温常与冻雨天气有关.3次冻雨过程的冻雨区都存在逆温层,其中第一、二次过程属于锋面逆温,而第三次过程属于平流逆温.可见,逆温层结有利于冻雨的发生,但逆温层的存在仅是形成冻雨的条件之一.冻雨的发生还与水汽(湿度)、风向风速、地面特征有关.低层有水汽输入到冻雨区、地面温度等于或低于0℃,有利于冻雨形成和过冷雨水的冻结.(2)冻雨的形成需要满足3个主要条件:在对流层中高层存在冻结层,冻结层下要有暖层和逆温层,近地层有一个温度<0℃的冷却层,并且低层的冷却层相对湿度较高.中高层冻结层主要产生冰相降水粒子,中层的暖层可以确保上层降落下来的固态降水粒子(雪或霰)融化成雨滴或在融化层中直接产生液态降水.这样,雨滴下降到低空冷却层后会逐渐变成过冷雨滴,当过冷却雨滴接触到<0℃的地面或者其他物体表面时,迅速冻结形成冻雨.(3)不同冻雨区上空存在2种不同类型的云,对应云中有2种明显不同的温度层结:混合相云中的“冷-暖-冷”层结和水云中的“暖-冷”层结.具有2种不同层结特征的不同冻雨区云系,对应2种不同的微物理结构,具有2种不同的冻雨形成的云物理机制.(4)同一类型天气系统中的冻雨区,可以存在不同的温度层结、云的微物理结构和冻雨形成的机制;不同类型天气系统也可以存在特征相同的冻雨区,即冻雨形成的温度层结、云的微物理结构和冻雨形成的物理机制都相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南方不同类型冰冻天气的大气层结和云物理特征研究
来源期刊 高原气象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冻雨 云物理特征 大气层结
年,卷(期) 2013,(2)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1-518
页数 分类号 P40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522/j.issn.1000-0534.2012.0004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宏宇 18 289 11.0 16.0
2 陶玥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12 92 6.0 9.0
3 刘卫国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20 455 12.0 2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9)
共引文献  (524)
参考文献  (3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118)
二级引证文献  (47)
19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2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2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7(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8(68)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60)
2009(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14)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9(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20(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冻雨
云物理特征
大气层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原气象
双月刊
1000-0534
62-1061/P
大16开
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322号
54-43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7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7547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