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距离模糊度是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系统设计考虑的重要指标.传统交替发射的全极化星载SAR系统中,受同极化模糊的影响,交叉极化距离模糊度会不同程度地恶化.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全极化渐进扫描合成孔径雷达(Terrain Observation by Progressive Scans,TOPSAR)工作模式以改善星载全极化SAR系统的交叉极化距离模糊度.按Radarsat-2近似的参数设计对比了两种全极化方案,仿真结果说明了全极化TOPSAR系统可以防止同极化模糊对交叉极化信号的影响,有效改善星载全极化SAR的交叉极化模糊度性能.
推荐文章
一种提高交叉极化隔离度的16元微带阵列天线
微带阵列天线
交叉极化隔离度
馈源网络
开槽线
一种距离相位编码距离模糊抑制技术
合成孔径雷达
距离模糊
相位编码
多波形
频谱偏移
图像质量
高交叉极化鉴别度天线的近场测量
近场测量
交叉极化鉴别度
远场方向图
交叉极化时间对分子间交叉极化的影响的研究
核磁共振
相结构
交叉极化
C60/PEO复合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种改善交叉极化距离模糊度的新工作模式
来源期刊 电波科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渐进扫描合成孔径雷达 交叉极化 距离模糊度
年,卷(期) 2013,(6)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82-1087
页数 6页 分类号 TN957
字数 273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梁甸农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42 275 9.0 13.0
2 何峰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25 124 7.0 9.0
3 黄海风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16 94 6.0 9.0
4 余安喜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16 73 5.0 8.0
5 陈祺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2 12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7)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2)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8)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8)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合成孔径雷达
渐进扫描合成孔径雷达
交叉极化
距离模糊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电波科学学报
双月刊
1005-0388
41-1185/TN
大16开
河南市新乡138信箱3分箱
36-260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17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3022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