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雾化锥角对蒸发的喷雾液滴群在横流气体中掺混特性的影响,寻求强化掺混和提高温降效果的雾化锥角.提出了评价掺混水平的方法,在与实验吻合的基础上,获得了40°、60°、80°、90°和100°雾化锥角下气相温度的概率分布函数规律、流场结构和两相掺混度曲线.结果表明,随雾化锥角增大,温降效果提高,而掺混度先增大,雾化锥角90°时达到最大值,继续增大雾化锥角,掺混度降低;小雾化锥角时产生对称多涡对结构,在一定区域内促进掺混,而较大雾化锥角时产生混乱的多尺度涡结构,有利于整个掺混截面的温度均匀分布;综合考虑掺混度和温降效果,90°~100°为优化喷雾雾化角.
推荐文章
受限空间内空心锥形喷雾-横流掺混规律
掺混
液滴分布
旋涡结构
PIV
喷嘴入射方式对气体-液滴群掺混的影响
气体-液滴两相流
入射角度
数值模拟
掺混
正丁醇/柴油喷雾特性及缸内混合气形成过程数值模拟
农业机械
柴油机
喷雾
丁醇
贯穿距离
喷雾锥角
数值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雾化锥角对喷雾在横流中蒸发掺混的影响
来源期刊 固体火箭技术 学科 航空航天
关键词 喷雾 横流 掺混 蒸发 雾化锥角
年,卷(期) 2013,(1) 所属期刊栏目 发动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55
页数 6页 分类号 V430
字数 424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673/j.issn.1006-2793.2013.01.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白博峰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120 936 17.0 26.0
2 张海滨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14 87 5.0 9.0
3 孙慧娟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9 87 5.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3)
共引文献  (66)
参考文献  (3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54)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7(1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10)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8(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9(2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2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喷雾
横流
掺混
蒸发
雾化锥角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固体火箭技术
双月刊
1006-2793
61-1176/V
大16开
西安市120信箱47所编辑部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62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090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