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2011 ~2012年在浙江杭州连续发现感病甘薯植株具有甘薯病毒病SPVD的典型症状,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其叶片包含有长度为600~ 900 nm,直径为12 nm的线状病毒粒子.使用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及测序,其病原为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和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复合侵染.运用透射电镜研究SPVD引起的细胞病理学变化,观察到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马铃薯Y病毒属特征性柱状内含体,其结构分类为Ⅳ型;线状病毒样粒子以束状平行排列成聚集体的方式存在于细胞质中;叶绿体伸出伪足状结构包裹线粒体.在维管束细胞的筛管和伴胞中观察到弯曲线状病毒样粒子形成的聚集体,其粒子排列交错,与叶肉细胞中平行排列的病毒样粒子聚集体不同,符合毛形病毒属特征.另外还在维管束和叶肉细胞结合的部位发现复合侵染的细胞病理学特征.本研究表明危害甘薯生产的SPVD已扩散蔓延到浙江省.
推荐文章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和褪绿矮化病毒双重 RT-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甘薯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甘薯褪绿矮化病毒
双重 RT-PCR
甘薯病毒病原学研究进展
甘薯
病毒病
病原学
甘薯病毒病害(SPVD)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甘薯病毒病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甘薯褪绿矮化病毒
沉默抑制蛋白
综合防控
山东省甘薯病毒复合侵染的分子鉴定
甘薯病毒
复合侵染
分子鉴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和甘薯褪绿矮化病毒复合侵染甘薯引起的细胞病理学研究
来源期刊 电子显微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甘薯病毒病(SPVD)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甘薯褪绿矮化病毒 复合侵染 细胞病理学
年,卷(期) 2013,(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5-491
页数 7页 分类号 S432.1|S432.4|Q336
字数 464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1000-6281.2013.06.00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9)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60)
二级引证文献  (43)
197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9(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20(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甘薯病毒病(SPVD)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甘薯褪绿矮化病毒
复合侵染
细胞病理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电子显微学报
双月刊
1000-6281
11-2295/TN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北二条13号(北京2724信箱)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28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022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