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大田生产中,甘薯极易受到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和甘薯矮化退绿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的混合侵染,导致甘薯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因此构建能同时检测SPFMV和SPCSV两种病毒的检测技术体系对甘薯病毒病(sweet potato virus disease,SPVD)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RT-PCR病毒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针对SPFMV和SPCSV病毒分别设计4对和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单一RT-PCR检测技术筛选出特异性强的引物和最佳退火温度;在双重RT-PCR检测体系中,针对SPFMV和SPCSV两种病毒的引物浓度组合设置5个处理,优化双重RT-PCR病毒检测技术体系.单一RT-PCR检测结果表明,SPFMVS2/A2和SPCSVS2/A2引物的特异性最强,目的片段大小为461bp,对于SPCSV病毒来说,SPCSVS2/A2引物的特异性最强,目的片段大小为304bp,最佳退火温度为56℃;在双重RT-PCR检测技术体系中,SPFMV/SPCSV的引物组合浓度比为1:3时,目标片段扩增效果最好.对两种病毒最低检测浓度的测试结果表明,SPFMV和SPCSV两种病毒RNA的最低检测浓度相当于模板RNA浓度的10-4μL.双重RT-PCR检测技术体系的构建,为大田生产中受SPFMV和SPCSV共侵染的甘薯病毒病的预防提供技术支持.
推荐文章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和褪绿矮化病毒双重 RT-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甘薯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甘薯褪绿矮化病毒
双重 RT-PCR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和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PCSV)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甘薯褪绿矮化病毒
甘薯病毒病
荧光定量RT-PCR
NCM-ELISA
侵染甘薯的SPCSV 、SPVG、 SPFMV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甘薯病毒
褪绿矮化病毒
G病毒
羽状斑驳病毒
多重RT-PCR
检测方法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RT-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甘薯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检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和矮化退绿病毒(SPCSV)的双重RT-PCR检测技术体系构建
来源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甘薯 羽状斑驳病毒 矮化退绿病毒 双重RT-PCR 检测技术
年,卷(期) 2018,(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简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4-729
页数 6页 分类号 S432.4.1
字数 461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1700.2018.06.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肖海峻 55 299 8.0 16.0
2 孟利前 32 194 5.0 13.0
3 黄广学 35 46 4.0 5.0
4 朱建晨 34 26 3.0 3.0
5 张进 4 2 1.0 1.0
6 李庞博 4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3)
共引文献  (73)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3(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甘薯
羽状斑驳病毒
矮化退绿病毒
双重RT-PCR
检测技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0-1700
21-1134/S
大16开
沈阳市东陵路120号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79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87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