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踝关节不稳定,韧带重建是治疗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重要方法,但韧带重建方法较多,且存在争议,本实验分析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在不同走向上进行重建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上下胫腓联合韧带的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成人新鲜尸体踝标本6具,韧带均采用腓骨长肌腱进行重建,将实验力学模型分为A、B两个大组,A组为在胫骨前结节位置水平走向上重建下胫腓联合韧带,B组为模拟下胫腓前韧带斜向走向重建下胫腓联合韧带,A、B两组再设置横截面上3个不同方向进行重建,方向1为下胫腓骨间韧带方向,方向2为下胫腓前韧带与骨间韧带之间方向,方向3为下胫腓骨间韧带与后韧带之间方向.运用生物力学分析方法和压敏片技术,测量不同走向韧带重建方式的远端胫腓骨的强度、刚度,胫距关节接触力学特征.实验力学模型需在结构、载荷、力学性质上尽量保持一致,以确保实验精度和受载均度.所有标本采用成人新鲜尸体标本,在标本上施加生理载荷500 N,实现分级加载,在加载过程中标本维持新鲜湿润状态,在试验前先进行小量程预载,以消除骨的时间效应、松弛、蠕变等影响,然后进行加载正式试验,并采集数据.运用优化理论的方法,用等效刚度指数来比较,以全面反映不同走向韧带重建固定方式、不同形状、不同载荷下总的力学特性,以此来综合各自的优点评定踝关节的稳定性.[结果]在下胫腓前韧带及骨间韧带之间并且斜行走向重建下胫腓韧带,在胫腓骨应力强度方面优于其他重建方式.在下胫腓前韧带及骨间韧带之间并且斜行走向重建下胫腓韧带,在胫腓骨三类刚度(轴向刚度,水平剪切刚度、扭转刚度)方面优于其他重建方式.并运用优化理论的方法,结果显示:B组等效刚度优于A组,在下胫腓前韧带及骨间韧带之间方向上重建优于横断面上其他方向重建,运用压敏片技术测量结果示:在下胫腓前韧带及骨间韧带之间并且斜行走向重建下胫腓韧带,胫距间接触面积最大,接触应力分布最均匀,且接触应力相对较小.总之,在下胫腓前韧带及骨间韧带之间并且斜行走向重建下胫腓韧带踝关节的力学性能最佳,关节最稳定,均优于其他重建方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下胫腓前韧带及骨间韧带之间斜行走向重建下胫腓联合韧带,有利于改善踝关节的生物力学性能,且能有效地提高踝关节的承载能力,对韧带重建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实现术后踝关节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推荐文章
下胫腓联合损伤不同固定方法生物力学研究
下胫腓联合损伤
皮质骨螺钉
Suture-Button
生物力学
腘腓韧带的解剖生物力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膝关节
韧带
腘腓韧带
生物力学
喙肩韧带移位重建喙锁韧带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研究
肩锁关节
喙肩韧带
喙锁韧带
应用解剖学
生物力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下胫腓联合不同走向韧带重建的生物力学性能比较
来源期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下胫腓联合分离 韧带重建 生物力学
年,卷(期) 2013,(24)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10-2514
页数 分类号 R318.0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13.24.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骆宇春 解放军第101医院骨科 59 347 10.0 14.0
2 张焱 解放军第101医院骨科 17 122 7.0 10.0
3 陈斌 安徽医科大学无锡临床学院 31 130 7.0 10.0
4 柏广富 安徽医科大学无锡临床学院 6 75 5.0 6.0
5 王诗波 解放军第101医院骨科 32 219 8.0 13.0
6 华国军 解放军第101医院骨科 20 113 7.0 9.0
7 吴伟峰 安徽医科大学无锡临床学院 3 26 3.0 3.0
8 刘云鹏 解放军第101医院骨科 15 110 7.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3)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21)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下胫腓联合分离
韧带重建
生物力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半月刊
1005-8478
37-1247/R
大16开
山东省泰安市环山路217-1号
24-097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219
总下载数(次)
1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