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感病品种(老来少)和抗病品种(大油豆)为试材,在菜豆炭疽病菌侵染后的不同时间(0、3、6、9、12d)取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两者叶片中5种防御酶基因(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SOD、POD和LOX基因)和HRGP蛋白基因相对表达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β-1,3-葡聚糖酶基因、SOD基因外,其他4种防御基因在接种前的原始表达量均是抗病品种高于感病品种.接种后,感病品种中的几丁质酶基因、LOX基因表达量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而抗病品种在感病品种表达量降到最低值(3 d)时达到峰值,在整个阶段(0~12d)抗病品种的相对表达量高于感病品种;抗、感病品种的β-1,3-葡聚糖酶基因、POD基因和SOD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整个阶段呈相同的变化趋势,但抗病品种的相对表达量高于感病品种.
推荐文章
普通菜豆抗炭疽病基因SCAR标记鉴定
普通菜豆
菜豆炭疽病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
SCAR
利用分子标记定位普通菜豆抗炭疽病基因
普通菜豆
炭疽病
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
抗炭疽病基因
分子标记
以SSR标记对普通菜豆抗炭疽病基因定位
普通菜豆
菜豆炭疽病
抗病基因
SSR标记
菜豆品种抗炭疽病对比试验
菜豆
菜豆炭疽病
抗病性鉴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菜豆(油豆角)苗期抗炭疽病防御相关基因表达机制的初步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蔬菜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菜豆(油豆角) 炭疽病 防御酶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年,卷(期) 2013,(10)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49
页数 6页 分类号 S634.1
字数 328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国富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74 749 14.0 23.0
2 李成雁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9 57 5.0 7.0
3 张婷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6 86 6.0 9.0
4 肖子恒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4 1.0 2.0
5 曾棱男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
共引文献  (46)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菜豆(油豆角)
炭疽病
防御酶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蔬菜
月刊
1000-6346
11-2326/S
大16开
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12号
82-131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962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4520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