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紫色丘陵区坡耕地生物埂的蓄水保土效应.[方法]采用土壤物理性质及土壤力学分析等综合性研究手段,对4种紫色丘陵区坡耕地生物埂措施的蓄水保土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1)不同生物埂措施的土壤总孔隙度表现为桑树埂>花椒埂>紫花苜蓿埂>自然生草埂;生物埂土壤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和平均入渗率变化趋势一致,依次为桑树埂>花椒埂>紫花苜蓿埂>自然生草埂.(2)生物埂土壤有效库容与对照自然生草埂相比差异明显(P<0.05),表现为木本埂>草埂>对照自然生草埂;在生物埂蓄水过程中,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越大,土壤入渗性能越好,土壤水库库容越大;生物埂土壤容重越大,则土壤渗透性和通透性越差,导致土壤无效库容越大,坡耕地农作物水分利用困难.(3)生物埂土壤抗剪强度表现为紫花苜蓿埂(0.38 kg·cm-2)>花椒埂(0.25 kg·cm-2)>桑树埂(0.22 kg·cm-2)>自然生草埂(0.18 kg·cm-2),内摩擦角以花椒埂最大(20.76°);生物埂土壤内摩擦角与机械组成分形维数、土壤初始含水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微团聚体分形维数呈显著正相关;土壤黏聚力和抗剪强度与机械组成分形维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分散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微团聚体分形维数相关性不显著.[结论]由于紫色丘陵区生物埂措施对土壤孔隙结构等物理性质具有改良作用,提高了土壤有效库容,这对抵御坡耕地季节性干旱作用成效明显;同时也增强了土壤抗剪强度,使得地埂抵抗降雨和径流剪切的能力增强,保证了坡耕地土地生产力的稳定.
推荐文章
紫色丘陵区坡耕地生物埂土壤抗冲性研究
生物埂
土壤抗冲性
坡耕地
坡度
紫色丘陵区
紫色丘陵区坡耕地生物埂的土壤抗蚀性综合评价
紫色丘陵区
生物埂
土壤抗蚀性
保护性耕作模式
水土保持措施
不同生物埂模式对川中丘陵区坡耕地土壤抗蚀性的影响
生物埂模式
抗蚀性
坡耕地
紫色土
紫色丘陵区坡耕地生物埂土壤抗冲性研究
生物埂
土壤抗冲性
坡耕地
坡度
紫色丘陵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紫色丘陵区坡耕地生物埂的蓄水保土效应
来源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学科
关键词 生物埂 蓄水保土 效应 坡耕地 紫色丘陵区
年,卷(期) 2013,(19) 所属期刊栏目 土壤肥料·节水灌溉·农业生态环境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91-4100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19.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先智 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 113 732 14.0 22.0
2 唐学文 9 132 4.0 9.0
3 刘德忠 1 18 1.0 1.0
4 甘雪莲 2 39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1)
共引文献  (386)
参考文献  (2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175)
二级引证文献  (62)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4(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5(1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7(14)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3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20(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生物埂
蓄水保土
效应
坡耕地
紫色丘陵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78-1752
11-1328/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2-138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193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5420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