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目前没有成熟的设计计算S型折叠式悬臂梁刚度公式的问题,本文利用能量法和胡克定律推导了S型折叠悬臂梁x向、y向和z向的刚度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中发现对于复杂的微悬臂梁结构,其转角处的弯矩对最终结果影响较大,不可忽略.在ANSYS中对S型折叠悬臂梁建模,应用有限元法计算了S型悬臂梁的刚度,并和理论公式进行了对比.与有限元法对比显示,公式计算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67%、1.09%和2.95%,均小于3%.应用图像测位移法对S型悬臂梁进行了x、y向的拉伸实验,实验显示得到的实验值和理论值吻合,表明本文推导的S型悬臂梁的刚度计算公式合理,能够为该类型悬臂梁的设计和计算提供理论依据.
推荐文章
带悬臂梁段连接的梁柱节点初始转动刚度研究
梁柱节点
静力试验
拟静力试验
有限元分析
半刚性
相关性
计算模型
梯形变截面悬臂梁式微质量传感器设计与分析
微质量传感器
梯形变截面悬臂梁
灵敏度
谐振频率
低刚度高谐振频率的新型微压电悬臂梁探针的结构设计
超高密度信息存储
微型压电悬臂梁
结构设计
刚度
谐振频率
U形阵列式微机械悬臂梁的研究
悬臂梁
噪声
灵敏度
最小可探测位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S型折叠式微悬臂梁刚度计算
来源期刊 光学精密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微悬臂梁 刚度计算 微机电系统 有限元法
年,卷(期) 2013,(2) 所属期刊栏目 微纳技术与精密机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8-393
页数 6页 分类号 TH122|TH703
字数 239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88/OPE.20122010.038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双杰 长春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1 95 5.0 8.0
3 郝永平 沈阳理工大学装备工程学院 170 586 11.0 1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9)
共引文献  (66)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66)
二级引证文献  (55)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20)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8(1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9(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悬臂梁
刚度计算
微机电系统
有限元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光学精密工程
月刊
1004-924X
22-1198/TH
大16开
长春市东南湖大路3888号
12-166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867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987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