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二元件ISD串并联结构是组成被动机械网络的基础单元,通过在单自由度系统中振动响应特性和系统参数影响的讨论,研究二元件ISD结构振动控制的隔振机理,提出二元件串并联结构的理想匹配关系和悬架结构设计的一般方法,由此设计出车辆被动ISD悬架结构,建立四分之一悬架模型,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被动机械元件的参数,参照相应标准以加权车身加速度、悬架动行程和轮胎动载荷均方根值为指标,对比研究所设计的被动ISD悬架结构的工作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车辆被动ISD悬架结构与传统被动悬架相比,在悬架动行程均方根值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其加权车身加速度和轮胎动载荷均方根值能同时得到改善,并且有效降低了低频段车身共振偏频处各项指标的功率谱密度峰值,说明所设计的悬架结构可有效改善车辆的乘适性和安全性.
推荐文章
基于二级串联型ISD悬架轻型车载武器仿真
车载武器
惯容器
悬架
虚拟样机
液电耦合式车辆可控ISD悬架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
液电惯容器
车辆ISD悬架
单神经元PID控制
台架试验
基于SolidWorks/ADAMS的汽车悬架设计与仿真分析
汽车悬架
SolidWorks
ADAMS
三维建模
仿真分析
基于S2SH架构的隔振元件动态特性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隔振元件
动态特性
Spring
Struts2
Hibernate
ExtJS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二元件ISD结构隔振机理的车辆被动悬架设计与性能研究
来源期刊 振动与冲击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车辆悬架 惯容器 振动 优化
年,卷(期) 2013,(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0-95
页数 6页 分类号 U463.33
字数 500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龙 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368 3236 25.0 34.0
2 黄晨 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23 142 7.0 11.0
3 汪若尘 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111 908 17.0 23.0
4 沈钰杰 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23 107 6.0 10.0
5 杨晓峰 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35 204 9.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车辆悬架
惯容器
振动
优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振动与冲击
半月刊
1000-3835
31-1316/TU
大16开
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上海交通大学
4-349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841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12450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