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Cu-CeO2体系因其特殊的催化能力而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水煤气转化反应等多个催化领域有重要应用.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在原子和电子层面上系统地研究了单个Cu原子及Cu小团簇在CeO2(110)面上的吸附构型,价键特性和电子结构,结果表明:1)单个Cu原子的最稳定吸附位是两个表面O的桥位;2) Cu团簇的稳定吸附构型为扭曲的四面体结构;3) Cu原子及Cu团簇的吸附在CeO2(110)面的gap区域引入了间隙态,这些间隙态主要来自于Cu及其近邻的O和表层还原形成的Ce3+,间隙态的出现表明Cu的吸附增强了CeO2(110)表面的活性;4)吸附的单个Cu原子及Cu团簇分别被CeO2(110)面表层的Ce4+离子氧化形成了Cuδ+和Cuδ+4,并伴随着Ce3+离子的形成,这个反应可归结为Cux/Ce4+→Cuδ+x /Ce3+;5) Cu团簇的吸附比Cu单原子的吸附引入了更多的Ce3+离子,进而形成了更多的Cuδ+-Ce3+催化活性中心.结合已报道的Cu/CeO2(111)界面特性,更加全面地探明了Cu与CeO2(111)和(110)两个较稳定低指数表面的协同作用特性,较为系统地揭示了Cu增强CeO2催化特性的原因及Cu与CeO2协同作用的内在机理.
推荐文章
Cu在Zr掺杂CeO2(111)表面吸附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Zr掺杂CeO2
Cu
吸附特性
密度泛函理论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表面氟化聚乙烯界面势垒特性研究
聚乙烯
聚四氟乙烯
氟化
静电势能
第一性原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Cu/CeO2(110)界面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期刊 物理学报 学科
关键词 Cu/CeO2 DFT+U 吸附 电子结构
年,卷(期) 2013,(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1-437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498/aps.62.1173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路战胜 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和河南省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 17 92 6.0 8.0
2 陈晨 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和河南省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 28 16 3.0 3.0
3 李沙沙 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和河南省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 1 4 1.0 1.0
4 杨宗献? 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和河南省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Cu/CeO2
DFT+U
吸附
电子结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物理学报
半月刊
1000-3290
11-1958/O4
大16开
北京603信箱
2-425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474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1746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