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志贺直哉的《清兵卫与葫芦》是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中一篇用作小说情节结构示例的经典作品,而驱动情节发展的居然是有几分古灵精怪的“葫芦”.为什么“必须”是葫芦,而不是太鼓、竹马、剑道、章鱼丸子……或者其他什么别的东西?这个问题让我们在困惑之余重回文本,进入一种凭直觉去感悟的研读旅程,这类似于一种冥思的状态.我们随着孩子的本能性思维去重组这个过程,在某一刻有了恍然开悟的感觉.在研究了文章的时代背景与人文背景后,发现“葫芦”身上聚集了三重象征意义,而或许正是这三重象征意义,促使志贺直哉选择用“葫芦”去推进情节.
推荐文章
《动物农庄》的象征意义
《动物农庄》
事物象征
情节象征
浅述京剧服装的象征意义
京剧
服装
象征意义
象征意义仿生在园林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象征意义
仿生
环境艺术设计
意境
英汉表示动物禁忌的象征意义窥探
动物
联想
禁忌
象征意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葫芦”的三重象征——《清兵卫与葫芦》中“葫芦”的象征意义
来源期刊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版) 学科
关键词 葫芦 象征 文化 生活 人格
年,卷(期) 2014,(11) 所属期刊栏目 文本解读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50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伟杰 11 7 1.0 2.0
2 朱晓娟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葫芦
象征
文化
生活
人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版)
月刊
1004-6097
14-1017/G4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西收投语文报信箱《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17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93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