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明末至晚清的译者主要分布在翻译场馆,起初外国传教士译者数量占据绝对优势,其外因在于明末时期,大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充当了译介西方文化的先行者;内因根于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国人与外国人接触的对外政策.及至晚清,中国译者数量剧增.其原因在于《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迫使清政府接受外语,译者社会地位日益提升.中国译者就籍贯分布而言主要聚集于江、浙、沪三地,这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和该地区的地缘因素紧密相关.
推荐文章
浅谈明清时期的晋商会馆及其在晋商文化中的历史价值
晋商会馆
晋商文化
文化内涵
历史价值
译者的角色与翻译风格
翻译
译者角色
翻译风格
明清时期湖南文化发展及其原因
明清
湖南
文化发展
原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明清译者的构成及其地域分布
来源期刊 上海翻译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明清译者 地理变迁 社会历史缘由
年,卷(期) 2014,(1) 所属期刊栏目 译海钩沉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4-77
页数 4页 分类号 H059
字数 499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贺爱军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7 118 6.0 9.0
2 李亮亮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5)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3)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明清译者
地理变迁
社会历史缘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上海翻译
双月刊
1672-9358
31-1937/H
大16开
上海市延长路149号上海大学33信箱
4-580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09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3190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