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白藜芦醇是植物源的多酚化合物,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延长寿命等生理活性,在医药、保健品、化妆品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白藜芦醇主要采用植物提取的方法,对自然植物资源依赖严重,而且受植物成分含量和提取效率低的限制.近年来,合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已使人们将注意力转向利用微生物合成白藜芦醇.通过在微生物中转入外源基因,成功构建出了白藜芦醇工程菌株,并从基因序列、组合方式及发酵工艺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改造.本文综述了微生物合成白藜芦醇的研究进展.
推荐文章
白藜芦醇合酶的研究进展
白藜芦醇
白藜芦醇合酶
诱导
白藜芦醇合酶基因
白藜芦醇衍生物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白藜芦醇
衍生物
药理活性
研究进展
白藜芦醇的提取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白藜芦醇
提取方法
纯化方法
检测方法
研究进展
生物基化学品的微生物电合成研究进展
微生物电合成
发酵
生物基化学品
电子传递机制
电化学活性菌株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微生物合成白藜芦醇的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微生物学通报 学科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生物合成 重组工程菌
年,卷(期) 2014,(2) 所属期刊栏目 专论与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2-357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3015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广荣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制药工程系系统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4 819 17.0 27.0
2 赵莹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制药工程系系统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7 40 4.0 6.0
3 王长松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制药工程系系统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2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2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113)
二级引证文献  (27)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2)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白藜芦醇
生物合成
重组工程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微生物学通报
月刊
0253-2654
11-1996/Q
16开
北京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B401
2-817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00
总下载数(次)
30
总被引数(次)
6820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