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许多老一辈国人的印象中,他们熟知的第一外语并非英语,而是俄语.与他们对新中国前30年的回忆一样,外语学习也一度被赋予鲜明的政治特色. 新中国成立后,英语教育勉强维持在解放前的状况,但教育目的却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要求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国家建设和人民事业眼务.1953年,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各行各业掀起向苏联学习的高潮.至1954年,从中学到大学,俄语几乎成为唯一的外国语.
推荐文章
浅析俗语中的中国人价值观
俗语
中国人
价值观
中国人的抑郁症及其社会文化思考
抑郁症
中国人
社会文化思考
中国人造奶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人造奶油
现状
优势
发展趋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人与英语的不了情
来源期刊 中国档案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4,(7) 所属期刊栏目 读图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2-83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潘玥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档案
月刊
1007-5054
11-3357/G2
16开
北京市宣武区永安路106号
2-283
195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534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941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