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有无之辨”历来都为中外哲学所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样如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其特殊需要出发,对“非存在”的用法和意义进行了梳理,区分了“绝对的非存在”和“相对的非存在”,并形成了其富有辩证色彩的非存在思想。马克思辩证的“存在一非存在”观体现在对人、劳动、精神观念等具体范畴的分析当中,它揭示出世界上没有纯粹的存在和非存在,它们是相对的,始终只能作为矛盾统一体的双方出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无之辨”克服了以往“有无之辨”和非存在研究的各种形而上学的片面性,化解了“有无之辨”的一些常见难题,对于本体论、认识论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推荐文章
时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
时代化
教育
推进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框架的构建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基本框架
理论发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无之辨”
来源期刊 中国哲学年鉴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启发意义 非存在 矛盾统一体 认识论研究 精神观念 形而上学
年,卷(期) 2014,(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4-344
页数 1页 分类号 B0-0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启发意义
非存在
矛盾统一体
认识论研究
精神观念
形而上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哲学年鉴
年刊
1004-3462
11-2935/B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出版文献量(篇)
2793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