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助乳化剂对甲醇柴油乳液的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恒定实验温度为25℃,固定乳化时间为2 min ,甲醇含量为15%,转速为5×2800 r/min ,复配乳化剂为3%的情况下,研究了助乳化剂种类、含量及不同结构的醇对甲醇柴油乳液的稳定性能、流变性能及其他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助乳化剂含量的增加,乳液的稳定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正构型醇比异构型醇有较好的乳化效果.选择助乳化剂为正丁醇,且含量为1%时,形成的甲醇柴油乳液为牛顿型流体,黏度为4.68 m Pa·s ,铜片腐蚀等级为1b ,色度为2.5,闪点为57℃,凝点为-8℃,均满足国家柴油燃用标准.
推荐文章
乳化剂及助乳化剂提高生物油/柴油乳化性能
柴油
乳化
稳定性
生物油
乳化剂
助乳化剂
甲醇柴油乳液稳定性研究
甲醇柴油乳液
稳定性
乳化效率
柴油-甲醇乳化燃料乳化剂的最佳HLB值及水含量的影响
内燃机
柴油
甲醇
乳化燃料
最佳HLB
超声制备甲醇乳化柴油理化性质的研究
超声波
甲醇乳化柴油
闪点
凝点
理化性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助乳化剂对甲醇柴油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
来源期刊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甲醇柴油乳液 助乳化剂 性能
年,卷(期) 2014,(6) 所属期刊栏目 化工与环境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4-719
页数 6页 分类号 TE626.24
字数 422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3193.2014.06.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有智 中北大学山西省超重力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54 2996 24.0 31.0
2 焦纬洲 中北大学山西省超重力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13 1195 20.0 27.0
3 李静 5 4 1.0 1.0
4 张王君 中北大学山西省超重力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 1 1.0 1.0
5 许承骋 中北大学山西省超重力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8 126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5)
共引文献  (60)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甲醇柴油乳液
助乳化剂
性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3-3193
14-1332/TH
大16开
太原13号信箱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0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543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