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评估香港牡蛎(♀)×长牡蛎(♂)杂种在北方沿海养殖中期能否产生种间杂种优势,在分析了早期杂种优势的基础上,以9个香港牡蛎自繁家系、9个长牡蛎自繁家系作为对照,以45个种间杂交家系为研究对象,进一步评估了中期杂种存活、生长及产量性状的杂种潜力及其优势.结果发现:①对于存活性状而言(360日龄),香港牡蛎存活率较低仅为9.09%,死亡主要发生在越冬期间(90 ~180日龄);长牡蛎存活率居中为51.26%,存活力下降主要原因是繁殖后夏季高温致死(360日龄);而种间杂种的存活率相对较高为87.64%,表现出明显的存活优势,其杂种潜力hp =2.72,杂种优势H=189.88.②对于生长性状而言(360日龄),从壳高水平上分析,长牡蛎平均壳高(50.74 mm)最大,显著大于香港牡蛎(45.17mm)及杂交家系(42.70 mm);且种间杂交家系壳高显著小于两亲本子代;其杂种潜力hp=-1.89,杂种优势H=-10.97.从鲜重上看,长牡蛎的鲜重(17.24 g)最大,显著大于香港牡蛎(12.58 g)及种间杂交家系(9.47 g),且三者间彼此差异显著;其杂种潜力hp=-2.33,杂种优势H=-36.46.③对于产量而言,长牡蛎产量最高为3.22 kg,显著大于香港牡蛎(0.41 kg),与杂交家系无显著差异(2.98 kg);其杂种潜力hp =0.83,杂种优势H=63.97.研究表明,杂种在北方沿海养殖具有很好的抗低温、抗高盐能力,且存活力较强,但是生长性状表现出远交衰退特点.虽然产量性状具有杂种优势,略低于长牡蛎,但由于杂种外观上与香港牡蛎极其相似,故可以考虑将其作为北方牡蛎养殖的新品系(种).同时,杂种在华南沿海是否具有杂种优势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推荐文章
香港巨牡蛎与长牡蛎种间杂交及早期杂种优势分析
香港巨牡蛎
长牡蛎
种间杂交
杂种潜力
杂种优势
香港巨牡蛎和长牡蛎幼虫及稚贝的表型性状
香港巨牡蛎
长牡蛎
温度
盐度
表型性状
盐度对香港巨牡蛎♀×葡萄牙牡蛎♂杂交子代稚贝的影响及杂种优势分析
盐度
香港巨牡蛎
葡萄牙牡蛎
杂交牡蛎
生长
存活
抗氧化酶
杂种优势
香港巨牡蛎与长牡蛎种间配子兼容性
香港巨牡蛎
长牡蛎
温度
盐度
配子兼容性
生殖隔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北方沿海香港牡蛎(♀)×长牡蛎(♂)杂种中期优势评估
来源期刊 水产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香港牡蛎 长牡蛎 表型性状 杂种优势
年,卷(期) 2014,(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10-1317
页数 分类号 Q321+.7|S966.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24/SP.J.1231.2014.4899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昭萍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7 615 16.0 21.0
2 喻子牛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18 148 8.0 11.0
3 闫喜武 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辽宁省贝类良种繁育工程研究技术中心 62 563 15.0 20.0
4 张跃环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54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0)
共引文献  (86)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19)
192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1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香港牡蛎
长牡蛎
表型性状
杂种优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产学报
月刊
1000-0615
31-1283/S
大16开
上海市临港新城沪城环路999号
4-297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56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6040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