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如何求得人生的幸福,这是一个古老而常青的命题.佛教作为对当代社会大众有益的、值得亲近的幸福法门,把幸福概括为: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文明高尚的社会行为,积极负责的人生理想. 幸福法门常青树 时代变了,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达到相当高度,但人们所面临的困惑、痛苦的本质仍然还存在.佛教的幸福人生观在当下显然是有意义、有价值的.简单地说,只要人类还存在着对物质的贪欲,只要社会上还存在着对人的精神自由的压制、存在着科技进步所造成的异化,人的存在价值就不是彻底的自由的,佛教的人生观也就是更有影响力的.
推荐文章
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
大学生
幸福观教育
马克思主义
浅论西方幸福观
禁欲主义
快乐主义
全面幸福论
浅析中西幸福观比较
幸福
道德
创造
奉献
罗素幸福观及其现代启示
罗素
幸福观
现代启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佛教幸福观今论
来源期刊 佛教文化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4,(1) 所属期刊栏目 静思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
页数 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建光 40 114 6.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佛教文化
双月刊
1004-2881
11-2619/B
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北长街27号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60
总下载数(次)
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