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通过对鲜丹参采用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然后对不同储存期的样品检测水分、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以期确定鲜丹参适宜的加工方法.方法 将鲜丹参分4个处理,1.鲜切;2.半干切;3干切;4.全根;储存期为两年,每3个月取样测定水分,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丹参酮ⅡA及丹酚酸B含量.结果 鲜切丹参中丹参酮ⅡA、丹酚酸B含量总体比其它处理高;丹参药材所含丹参酮ⅡA、丹酚酸B随着储存期时间的延长均显下降趋势,到9个月时几乎达到最低值.结论 鲜丹参切段晒干后储存更能有效的减少丹参药效成分的损耗及分解,且晒干后9个月前使用最佳.
推荐文章
不同储存期血液白细胞过滤效果分析
白细胞
红细胞悬液
过滤效应
不同储存期大豆提取的大豆分离蛋白对千页豆腐的影响
大豆分离蛋白
千页豆腐
大豆
储存期
硬度
弹性
色值
不同产区丹参药材的质量评价
丹参
丹参酮ⅡA
丹酚酸B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不同质量浓度赤霉素对丹参种苗建成与药材质量的影响
丹参种苗
赤霉素质量浓度
生长指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加工方式的丹参药材在不同储存期的质量研究
来源期刊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丹参 加工方式 储存期 有效成分
年,卷(期) 2014,(4) 所属期刊栏目 药材生产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9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82.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邓乔华 59 299 10.0 14.0
2 黄勇 12 24 3.0 4.0
3 梁惠瑜 20 96 5.0 9.0
4 黄亦南 10 20 2.0 4.0
5 张卓能 3 8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丹参
加工方式
储存期
有效成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双月刊
1673-6427
34-1267/R
大16开
安徽省芜湖市乌霞山西路18号
26-85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52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05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