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SPUEC101(产琥珀酸)为出发菌,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敲除延胡索酸还原酶基因frdB,得到重组菌株SPUEC103(△frdB),通过减少延胡索酸生成琥珀酸的通量,实现延胡索酸的积累.实验结果表明:敲除frdB基因后,缺陷菌株生长速率降低,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也有所降低,同时敲除frdB基因较大程度地改变琥珀酸、延胡索酸等的分布,在两阶段发酵中,当发酵培养基中添加30 g/L的葡萄糖时,琥珀酸和延胡索酸得率最高,对比SPUEC101,SPUEC103的琥珀酸产量产率由24.6%下降为15.4%,并有延胡索酸和少量的苹果酸生成,分别为0.182±0.002 g/L和0.023±0.002 g/L,同时丙酮酸和乙酸含量也略有升高,分别由1.87±0.02 g/L、0.012±0.002g/L上升到2.36±0.03 g/L、0.862±0.012 g/L.
推荐文章
不同碳源及通气条件下lpdA基因敲除对大肠杆菌代谢的影响
lpdA
大肠杆菌
丙酮酸
D-乳酸
L-谷氨酸
酶活
胞内代谢产物
敲除iclR基因对大肠杆菌发酵L-色氨酸的影响
L-色氨酸
大肠杆菌
乙醛酸循环
iclR
发酵
狐源大肠杆菌毒力基因的检测
大肠杆菌
fimH毒力基因
irp2毒力基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敲除frdB基因对大肠杆菌厌氧混合酸发酵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frdB基因 RED同源重组技术 延胡索酸 琥珀酸
年,卷(期) 2014,(11)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与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75
页数 分类号 Q7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523/j.cb.201411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丕武 齐鲁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山东省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15 21 3.0 4.0
2 郝昭程 齐鲁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山东省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8 22 3.0 4.0
3 陈利飞 齐鲁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山东省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3 13 2.0 3.0
4 郝梓凯 齐鲁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山东省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2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9)
共引文献  (39)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7)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frdB基因
RED同源重组技术
延胡索酸
琥珀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月刊
1671-8135
11-4816/Q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82-13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896
总下载数(次)
30
总被引数(次)
4535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