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研究了蒸汽滴状冷凝中液滴合并过程表面温度分布及演化机制,并基于此分析了不同尺寸液滴表面温度随传热通量变化的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与蒸汽在微小液滴表面发生连续冷凝不同,液滴合并过程中蒸汽通过四个阶段实现在大液滴表面的周期性冷凝传热;其中,在液滴吸收蒸汽冷凝放热阶段和向壁面传热阶段之间存在一个平衡,高热通量时,蒸汽向液滴表面传热过程占主导,液滴表面温度随尺寸增加而升高;低热通量时,液滴向冷凝壁面传热过程占主导,液滴表面温度随尺寸增加而降低.液滴运动引起的蒸汽在大液滴表面直接冷凝过程为强化低压蒸汽冷凝传热提供了新思路.
推荐文章
局部微型加热下液滴表面温度分布特性
液滴
局部加热
微型加热器
表面温度分布
温度梯度
滴状冷凝初始液滴的形成机理
滴状冷凝
初始液滴
电子探针
纳米
机理
基底厚度对蒸发液滴表面温度分布的影响
液滴
蒸发
传热
表面温度分布
数值模拟
组合表面调控液滴特性强化蒸汽冷凝传热
凝结
传热
格子Boltzmann模拟
表面
组合传热模型
传热强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蒸汽滴状冷凝液滴表面温度分布及演化
来源期刊 工程热物理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滴状冷凝 红外热成像 表面温度 液滴合并 低压蒸汽
年,卷(期) 2014,(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24-1628
页数 5页 分类号 TK12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学虎 146 1240 20.0 29.0
2 兰忠 71 575 13.0 22.0
3 徐威 41 63 4.0 7.0
4 温荣福 7 13 1.0 3.0
5 彭本利 11 30 3.0 5.0
6 李继翔 2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滴状冷凝
红外热成像
表面温度
液滴合并
低压蒸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月刊
0253-231X
11-2091/O4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路乙12号(北京2706信箱)
2-185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640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721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