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DMol3程序包中的GGA-PW91方法,结合周期平板模型,对CH3O和CO在Pd(111)表面的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吸附在Pd(111)表面顶位上的CO分子中C原子所带正电荷最多,容易与亲核试剂反应,化学吸附能稍低,有利于在表面上移动发生亲电插入反应;CH3 O在Pd(111)表面fcc穴位吸附稳定, O原子上所带的负电荷较多,易被亲电试剂进攻。过渡态搜索表明, Pd (111)表面顶位上的CO与fcc穴位上CH3 O反应生成CH3 OOC的为放热反应,反应能垒较低,有利于偶联反应的进行。
推荐文章
CH3·与CO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反应机理
CH3·
CO
密度泛函
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中CO和CH3 O在CuCl(111)表面上吸附作用的理论研究
氯化亚铜
一氧化碳(CO)
甲醇盐(CH3O)
共吸附
密度泛函理论
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
(CH3)3C+NO2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反应机理
自由基
B3LYP
二氧化氮
CO和CH3O在Cu2O(111)表面吸附特性及共吸附的理论研究
CO
CH3O
Cu2O(111)表面
吸附
密度泛函理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CH3 O和CO在Pd(111)表面偶联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来源期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一氧化碳 Pd(111)表面 表面吸附 反应途径
年,卷(期) 2014,(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39-1745
页数 7页 分类号 O641
字数 418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503/cjcu2014026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章永凡 福州大学化学学院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58 241 10.0 12.0
2 丁开宁 福州大学化学学院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23 84 5.0 7.0
3 李玉璐 福州大学化学学院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1 1 1.0 1.0
4 程蓓斯 福州大学化学学院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密度泛函理论
一氧化碳
Pd(111)表面
表面吸附
反应途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月刊
0251-0790
22-1131/O6
大16开
长春市吉林大学南湖校区
12-40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695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3391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