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试验旨在验证采用近红外光谱法(NIRS)预测大豆常规营养组分的可行性.180个样品来自黑龙江省,选用偏最小二乘法(PLS)为建模方法,采用二阶导数和Norris导数滤波法处理光谱数据后,建立了大豆中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脂肪(CF)、粗灰分(Ash)等的近红外模型,为大豆提供科学的检测方法和高效的分析平台.结果表明:采用近红外光谱法得到的CP、CF、DM和Ash测定值与化学法测定值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6、0.96、0.94和0.90,相对分析误差(SD/RMSEP)分别为4.52、3.75、3.47和2.47.本试验结果显示,用近红外光谱法可以准确快速测定DM、CP和CF含量,且预测的CP含量更为准确,而预测Ash含量的精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推荐文章
近红外光谱法预测粗皮桉木材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粗皮桉
木材
近红外光谱
综纤维素
木质素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葛根中的五种成分
近红外光谱分析
葛根总异黄酮
葛根素
大豆苷
淀粉
粗蛋白
利用近红外光谱建立牛肉理化品质预测模型
牛肉
近红外光谱
理化品质
预测模型
沉香的近红外光谱法鉴别初探
沉香
近红外光谱
快速鉴别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近红外光谱法预测大豆营养成分含量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来源期刊 中国畜牧杂志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大豆 大豆模型 决定系数
年,卷(期) 2014,(7) 所属期刊栏目 营养饲料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65
页数 4页 分类号 S816.401.7
字数 397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永根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222 1690 20.0 29.0
2 刘晓兰 齐齐哈尔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202 1235 17.0 28.0
3 杨方 15 69 4.0 8.0
4 郭建华 齐齐哈尔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79 184 7.0 10.0
5 王燕 齐齐哈尔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27 50 4.0 5.0
6 刘骥 齐齐哈尔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13 21 3.0 3.0
7 鞠涛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4 40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8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近红外光谱
大豆
大豆模型
决定系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畜牧杂志
月刊
0258-7033
11-2083/S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院56号楼1层101、102
82-147
195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492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5287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