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质"与"文"的关系,最早可见于《论语》,当初孔子是用来评论人的。《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说质朴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质朴,又未免虚浮。文采和质朴两者适当,才是个君子。这是孔子为君子立的行为标准。文如其人,人的精神气质反映在文章中,因此将评价人的概念引申来评论文章是很自然的。墨子、韩非子已有此意,汉代杨雄以此评论宋玉、枚乘等人的辞赋,目光转向文学。
推荐文章
从区域格局看宋元文派的文法观
宋元
文派
区域格局
文法观
考试内容与形式改革研究
新课改
考试形式
内容
改革
途径
从民族融合看骑士文学
民族融合
中世纪
骑士文学
生态关系与民族文学规律
生态关系
民族文学
理论网络
三位一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质”与“文”看文学的内容与形式
来源期刊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内容与形式 文学 “文” “质” 评论文章 《论语》 文质彬彬 行为标准
年,卷(期) 2014,(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53
页数 2页 分类号 I206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孔令玉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内容与形式
文学
“文”
“质”
评论文章
《论语》
文质彬彬
行为标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月刊
1008-8024
37-1333/G4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1号行政办公楼
24-151
出版文献量(篇)
1605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