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论语·雍也》里面有这样一则语录,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意思大概是说“(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1]这里的“知、好(hao)、乐(le)”代表人们追求的三种境界。“知”是最基本的,即“认知”,对事物的一种客观态度;“好”即“喜爱”“喜好”,相对认知而言,渗透了个人好恶情感在里面;“乐”是一种意动用法,“以……为乐”,已经上升为一种乐趣,从中可以获得心情的愉悦和精神的享受。孔子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其实揭示了一种我们应该崇尚的人生态度,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都要以“知”为起点,努力达到“乐”的终点。叶圣陶认为,学校的作文教学应该向着这样一种理想境界去努力,即:作文训练过程尽可能与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相一致。[2]阅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关于写作教学的文章,可以发现叶圣陶写作教学的理想境界亦是引导学生对待写作要“知、好、乐”的三境界。
推荐文章
论教学的三重境界
教学
境界
意向性
有效性
从新教师的角度谈教学的三重境界
新教师
教学
三重境界
职业成长
追求生物课堂教学三境界
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
浅议玉雕三境界
三境界
苦心孤诣
匠心独运
文心雕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写作教学的三境界
来源期刊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写作教学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认知” 理想境界 作文教学 客观态度 意动用法
年,卷(期) 2014,(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2-124
页数 3页 分类号 G633.34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敏 10 17 2.0 4.0
2 刘芬 7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写作教学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认知”
理想境界
作文教学
客观态度
意动用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月刊
1008-8024
37-1333/G4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1号行政办公楼
24-151
出版文献量(篇)
1605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