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三纲”的内容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传统儒家道德体系的“总纲”,自产生之日起就受到人们的误解和批评.一些人认为,“三纲”体现的是统治与被统治、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这是一种误读.其实,“三纲”体现了儒家“仁义”和“仁爱”的伦理精神,目的是为了协调社会秩序,其本质内涵是从整体利益出发,体现小我服从大我、个体服从全体、部分服从整体的“抽象理想”的道德原则和伦理秩序.因此,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实践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视野下,应该抛开片面的、单一的思维模式,全面地审视“三纲”,从中汲取合理的价值资源,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大有裨益的.
推荐文章
目标分享反思--小学数学课堂“三纲”
小学数学
三维目标
认知规律
诱导反思
论太阳病“三纲鼎立”
太阳病
三纲鼎立
喻嘉言
《伤寒论》
儒家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优劣性及其现实意义
儒家文化
核心价值
现实意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儒家“三纲”伦理的现代反思
来源期刊 孔子研究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三纲 价值批判 现代反思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儒家伦理思想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35
页数 10页 分类号 B22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三纲
价值批判
现代反思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孔子研究
双月刊
1002-2627
37-1037/C
16开
山东省济南市舜耕路46号
24-76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06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012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