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怨恨,是一种基于社会不平等而产生的比较性生存体验,它体现出社会生存的无能感,并产生极具想象力的报复冲动。通过生存比较,怨恨者在自身与其怨恨对象之间划出身份界线。在现代性的语境中,“恨”在公共空间的身份想象区隔的是作为社会一方的“我们”,和作为国家一方的“他者”。怨恨的报复想象表现为:其一,以平等为诉求拉平怨恨主体和怨恨对象的社会地位,倡导“我们”与“他者”之间的阶层平等。其二,对“他者”进行污名化和贴标签,从道德和政治层面提升“我们”的合法性。通过对杭州飙车案的个案分析,可以发现在网络社会抗争中,怨恨感乃是形成抗争共识,进而将众多“网络隐士”动员为“网络侠客”的重要情感机制,这一机制会主导网络集群事件的发展过程。由于怨恨感的动员,网民群体卷入到公共的社会和法律事务之中,作为一股重要的社会力量与国家发生互动,对社会公共事务产生影响。
推荐文章
情感体验教学在培养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中的运用
情感体验教学
公共参与
高中思想政治课
环境陶艺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中的应用
环境陶艺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
创作运用
公共空间与公共意识中的公德问题
公共空间
公共意识
公德
私人空间
发达国家
公共场合
众声喧哗
尊重
全媒体视域下网络公共空间的解构与重塑
全媒体
媒介
网络公共空间
解构与重塑
多样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恨”在公共空间——网络社会抗争中的情感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怨恨 社会抗争 公共领域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5-245
页数 21页 分类号 C913.4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亚妤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9 95 3.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怨恨
社会抗争
公共领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
半年刊
16开
南京市汉口路22号
200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5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3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