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非制冷氧化钒红外焦平面像元光学设计旨在提高像元对红外辐射的吸收性能。由于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工作波段通常在8~14?m 范围内,要求像元在这个波段内具有较高的红外吸收率。采用光学导纳理论,进行像元微桥结构多层光学膜系优化设计。在器件工艺过程中,调节了桥面膜厚和高度,使桥面与Si衬底上金属反射层之间形成一个谐振腔结构。通过红外傅里叶反射光谱和相对光谱响应测试分析验证表明:像元微桥结构光学设计后,增强了非制冷探测器微桥结构像元在8~14?m波段的红外吸收率和相对光谱响应。
推荐文章
国产640×512非制冷氧化钒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研制
氧化钒
焦平面阵列
微机电系统
读出电路设计
氧化钒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芯片工艺研究
非制冷
红外焦平面
氧化钒
工艺
高性能17μm非制冷氧化钒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研制
非制冷
红外焦平面
氧化钒
读出电路
适用于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的氧化钒薄膜制备研究
氧化钒
非制冷红外探测器
离子束增强沉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非制冷氧化钒红外焦平面像元光学设计与试验验证
来源期刊 红外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非制冷氧化钒探测器 像元光学设计 谐振腔 傅里叶反射光谱 相对光谱响应
年,卷(期) 2015,(2) 所属期刊栏目 材料与器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7-100
页数 4页 分类号 TN215
字数 239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姬荣斌 50 200 7.0 10.0
2 余连杰 24 105 6.0 8.0
3 孔令德 12 37 4.0 4.0
4 姬玉龙 9 18 2.0 3.0
5 杨春丽 5 27 3.0 5.0
6 方辉 4 11 2.0 3.0
7 黄艳芝 1 2 1.0 1.0
8 杨文运 2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非制冷氧化钒探测器
像元光学设计
谐振腔
傅里叶反射光谱
相对光谱响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红外技术
月刊
1001-8891
53-1053/TN
大16开
昆明市教场东路31号《红外技术》编辑部
64-26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61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308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