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用电化学氧化方法在镀有Al电极的Si片上制备了多孔硅样品,在其上再镀一层ITO透明薄膜作为电极,得到了多孔硅电致发光器件.研究了该器件的结构形貌、光学和电学特性.通过扫描电镜可以观察到多孔硅的“树枝状”结构.器件的Ⅰ-Ⅴ特性曲线表明,当加正向偏压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加快速增大,表现为正向导通.当加反向偏压时,电流很小,几乎为零,表现为反向截止,显示出单向导电性特点.器件的电致发光谱和光致发光谱相比,中心峰位和谱峰范围都基本一致,但有蓝移,这主要是因为二者的发光机制不同造成的.
推荐文章
多孔硅异质结电致发光器件发光特性研究
光电子学
电致发光
蒸镀-阳极氧化法
多孔硅
多孔硅的电致发光操作模型研究
多孔硅
电致发光
载流子注入
量子限制效应
多孔硅制备条件对其电致发光特性的影响
多孔硅(PS)
电致发光(EL)
光致发光(PL)
氧化铟锡(ITO)
多孔硅表面性质导致电致发光的进一步论证
多孔硅
电致发光
甲酸-甲酸钠
电解
循环伏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多孔硅的电致发光研究
来源期刊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多孔硅 电致发光 Ⅰ-Ⅴ特性曲线
年,卷(期) 2015,(2) 所属期刊栏目 物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24,29
页数 4页 分类号 TN383+.2
字数 134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1037.2015.05.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田金承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电气工程系 9 25 2.0 4.0
2 杨志伟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电气工程系 9 19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多孔硅
电致发光
Ⅰ-Ⅴ特性曲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季刊
1006-1037
37-1245/N
16开
青岛市宁夏路308号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05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61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