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β-蒎烯为原料,经硼氢化氧化反应合成了桃金娘烷醇,桃金娘烷醇与羧酸在N,N′-二环己基碳酰亚胺/4-二甲氨基吡啶( DCC/DMAP)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了8个羧酸桃金娘烷醇酯新化合物:乙酸桃金娘烷醇酯(4a)、丙酸桃金娘烷醇酯(4b)、正丁酸桃金娘烷醇酯(4c)、正戊酸桃金娘烷醇酯(4d)、环己烷羧酸桃金娘烷醇酯(4e)、苯甲酸桃金娘烷醇酯(4f)、对甲苯甲酸桃金娘烷醇酯(4g)、对甲氧基苯甲酸桃金娘烷醇酯(4h). 借助FT-IR、1 H NMR和ESI-MS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琼脂稀释法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抑菌活性测试. 结果表明,在该系列羧酸桃金娘烷醇酯中,化合物4b、4c、4f、4g和4h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56 mg/L,化合物4a、4b、4c和4e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具有抑菌活性,MIC为128~256 mg/L. 其中,化合物4a对 E. coli的 MIC为128 mg/L与新洁尔灭相当. 相对于原料β-蒎烯和中间体桃金娘烷醇而言,该系列酯类化合物在抑菌活性上具有一定的提升.
推荐文章
桃金娘烯醛基噻唑-腙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
α-蒎烯
桃金娘烯醛
噻唑-腙
合成
抑菌活性
桃金娘籽油理化指标及成分分析
桃金娘籽油
理化指标
脂肪酸组成
营养成分
新型桃金娘烯醛基双酰胺-噻二唑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真菌活性
α-蒎烯
桃金娘烯醛
双酰胺-噻二唑
合成
抗真菌活性
酶催化合成植物甾醇酯和植物甾烷醇酯
植物甾醇
植物甾烷醇
植物甾醇酯
植物甾烷醇酯
脂肪酶
酯化
酯交换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羧酸桃金娘烷醇酯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
来源期刊 林产化学与工业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松节油 β-蒎烯 桃金娘烷醇 酯类 抑菌
年,卷(期) 2015,(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38
页数 6页 分类号 TQ35
字数 559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5.06.00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松节油
β-蒎烯
桃金娘烷醇
酯类
抑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林产化学与工业
双月刊
0253-2417
32-1149/S
大16开
江苏南京市锁金五村16号
28-59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93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304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