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长期以来,有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观点认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发生的世界性干预主义战略转型很大程度上是这些国家以“自由放任”为特征的早期自由主义战略及其社会体制内在危机的一个结果;1929-1939年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就是这种早期自由主义战略及其社会体制内在危机的总暴发;而作为世界性干预主义战略转向之主要标志的“罗斯福新政”,其伟大历史意义正在于它通过一系列紧密关联的政府措施有效地缓解或消除了早期自由主义战略及其社会体制的主要弊端。本文以“罗斯福新政”为例,对这种观点进行了质疑。通过分析说明,像“罗斯福新政”一类的干预主义转向并不是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由特定话语建构出来的一种社会历史过程。
推荐文章
论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农业立法
经济危机
新政
农业立法
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园林设计
设计
园林
建构主义
“新政”时期美国农业经济危机的持续与解决
“新政”
农业经济
生产过剩
全球化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建构的思考
全球化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话语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走向干预主义:历史之必然,还是话语之建构——以“罗斯福新政”为例
来源期刊 广州公共管理评论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罗斯福新政” 干预主义 社会度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51
页数 37页 分类号 D922.29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谢立中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68 499 11.0 2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罗斯福新政”
干预主义
社会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方治理评论
半年刊
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华龙大厦B座1605室社会科
201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1
总下载数(次)
13488
总被引数(次)
14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