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考察艾纳香残渣(艾渣)不同提取部位的体外抑菌活性,确定艾渣抑菌活性的有效部位.方法 采用体积分数80%乙醇对艾渣中化合物进行提取得到艾渣总提取物,用适量水混悬后,依次用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不同提取部位;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艾渣不同提取部位的抑菌圈直径;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 艾渣醇提部位及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萃取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抗菌活性部位主要为三氯甲烷萃取物,该萃取物对大肠埃希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均有较显著的抑菌和杀菌作用,说明抑菌活性物质主要为极性较小的化合物.结论 艾渣提取物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尤以三氯甲烷萃取部位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制作用显著.
推荐文章
金樱子茎提取物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金樱子茎
抑菌作用
最低抑菌浓度
体外试验
七子花不同时期叶片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
植物学
七子花叶片
提取物
抑菌活性
墨旱莲提取物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墨旱莲
提取物
抑菌活性
溶剂
索氏提取
超声提取
新疆地锦草提取物体外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研究
新疆地锦草
提取物
抗氧化性能
抑菌作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艾纳香残渣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来源期刊 广东药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艾渣 提取部位 抑菌活性 琼脂扩散法 二倍稀释法
年,卷(期) 2015,(6) 所属期刊栏目 天然药物化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3-716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85.5
字数 349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8783.2015.06.00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8)
共引文献  (133)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46)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艾渣
提取部位
抑菌活性
琼脂扩散法
二倍稀释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6-8783
44-1733/R
大16开
广州市大学城外环东路280号
46-148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84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381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