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应用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建立基于颜色判定的简便、快速和灵敏的大豆茎褐腐病菌[Phialophora gregataf.sp.sojae (PGS)]检测方法.[方法]利用LAMP技术,以ITS为靶序列,设计了4条特异性的LAMP引物和2条环引物,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检测大豆茎褐腐病菌的LAMP体系.[结果]整个检测过程仅需1h就可通过肉眼直接目测试验结果.在等温条件下(64℃)进行核酸扩增反应1h,在扩增前加入染料HNB(羟基萘酚蓝)作为反应指示剂,根据HNB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PGS的存在与否.特异性试验中,大豆茎褐腐病菌菌株DNA扩增后HNB呈天蓝色的阳性反应,而在其他大豆常见病害的供试菌株中均呈紫色的阴性反应.在灵敏度试验中,ITS-LAMP技术最低检测限为10 pg· μL-1,对于进口大豆残体样本中PGS的检测灵敏度为每10 g大豆植株残体50个孢子.[结论]该方法的建立为检疫性病害大豆茎褐腐病菌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符合我国口岸对大豆茎褐腐病菌快速检测的迫切需要.
推荐文章
基于ITS序列大豆茎褐腐病菌的PCR鉴定
大豆茎褐腐病菌
PCR
检测
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
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
环介导等温扩增
翻译延伸因子
SYBR green Ⅰ
大豆茎褐腐病病原菌鉴定
大豆
分离物
大豆茎褐腐病菌
大豆茎褐腐病
改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转基因大豆
环介导等温扩增
检测
CP4-EPSPS
转基因大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豆茎褐腐病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技术的建立
来源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大豆茎褐腐病菌 环介导等温扩增 ITS 羟基萘酚蓝(HNB)
年,卷(期) 2015,(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8-574
页数 分类号 Q93-33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685/j.issn.1000-2030.2015.04.00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豆茎褐腐病菌
环介导等温扩增
ITS
羟基萘酚蓝(HNB)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0-2030
32-1148/S
大16开
南京市卫岗1号
28-53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40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4640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