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探索,是李达经济学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李达以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为主线,以帝国主义侵入为标志,围绕着帝国主义侵入前即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的性质、帝国主义侵入后中国近代经济的矛盾运动及其运动规律等问题展开论述,清晰地勾画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形态,正确地评估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李达在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探索过程中,有力地驳斥了托陈取消派、新生命派、动力派的错误观点,进一步明确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性质,坚持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研究方法和广义经济学的立场,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
推荐文章
关于中国近代史几个问题的探讨
中国近代史
整体认识
近代化过程
探讨
中国近代灾荒史理论探析
中国
近代灾荒史
灾荒
灾荒社会问题
灾荒救治
理论体系
浅谈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
中国近代史
基本线索
历史逻辑
关于中国近代史几个问题的探讨
中国近代史
整体认识
近代化过程
探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李达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探索
来源期刊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学科
关键词 李达 中国近代经济史 中国近代社会性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中国化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李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4-123
页数 10页 分类号
字数 957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郎廷建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8 77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李达
中国近代经济史
中国近代社会性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中国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半年刊
978-7-216-07892-4
16开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75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99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