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黑暗培养为对照,以白光、红光、蓝光、黄光、UV-A和UV-B为处理,研究了不同光质对大豆芽苗菜生长和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光照处理显著降低了大豆芽苗菜下胚轴的长度(白光除外),且显著提高了下胚轴和子叶中抗坏血酸含量.与其它光质处理相比,UV-A连续光照36 h后,下胚轴和子叶中抗坏血酸含量提高最显著.进一步着重研究了UV-A的调节机理,与对照相比,UV-A连续光照36 h后,大豆芽苗菜子叶中谷胱甘肽含量显著升高,下胚轴和子叶中DHAR、GR酶活性及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提高.综上所述,光照有利于大豆芽苗菜中抗坏血酸含量的积累;UV-A可能是通过提高DHAR、GR酶活性及基因的表达量显著提高抗坏血酸的含量.
推荐文章
UV-A诱导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花青苷积累的分子机理
大豆芽苗菜
花青苷
UV-A
分子机制
臭氧胁迫对大豆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
臭氧胁迫
活性氧
ASA-GSH循环
大豆
UV-A辐射对土壤-冬小麦系统呼吸速率和N2O排放的影响
UV-A辐射
土壤-冬小麦系统
裸土
呼吸速率
N'2'O排放通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UV-A辐射对大豆芽苗菜中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大豆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大豆芽苗菜 UV-A 抗坏血酸 DHAR GR
年,卷(期) 2015,(3) 所属期刊栏目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0-426
页数 分类号 S565.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861/j.issn.1000-9841.2015.03.04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崔瑾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82 2115 26.0 44.0
2 张晓燕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2 161 7.0 12.0
3 苏娜娜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3 189 7.0 13.0
4 邬奇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0 186 7.0 10.0
5 耿殿祥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4 62 3.0 4.0
6 魏圣军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5 37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2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37)
二级引证文献  (5)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豆芽苗菜
UV-A
抗坏血酸
DHAR
GR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豆科学
双月刊
1000-9841
23-1227/S
大16开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
14-95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61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2053
论文1v1指导